7月1日,陈章义名校长工作室揭牌仪式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名校长使命研讨会在贵阳一中举行。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讲话。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贵州省教育厅主办,贵州省教育厅中小学名校长培养管理办公室、贵阳市教育局协办,贵阳市第一中学承办。
【资料图】
活动现场。
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于维涛,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玉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岚,贵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贵州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张理琳,贵州省教育厅中小学名校长培养管理办公室主任谢笠出席会议,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第14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卓越班学员,贵州省中小学名校长,全国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贵阳一中教育发展联盟干部参加会议。
活动现场。
研讨会分为工作室主持人发言、嘉宾发言、专家点评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海外与港澳台教育研究室主任万恒主持,最后环节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主持。
第一环节,贵阳一中党委书记陈章义发言。陈章义以“守正创新赓续百年文化,踔厉奋发担当时代重任”为主题,讲述了美好教育的内涵,并用恒定力、俱进力、宏微力、美好力“四力”阐述了校长的使命。他表示,贵阳一中将以坚守的态度赓续使命,以进取的精神培育新生力量,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方案,开创新局面。
贵阳一中党委书记陈章义发言。
第二环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勾忠光和开阳县第一中学校长刘启代表嘉宾发言。勾忠光书记表示,将继续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牢记奉献贵州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在贵阳一中和组团式帮扶团队的支持下扎根县域,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兢兢业业,攻坚克难,为提升关岭的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刘启校长从“聚焦师德师风”“聚焦复评复查”“聚焦课堂教学”“聚焦联盟帮扶”“聚焦立德树人”五个方面阐述了校长的使命就是要凝聚引领全体师生,努力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不断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附中校长方妍交流发言。
第三环节,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作交流发言。接着,成都市第七中学校长易国栋校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主任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玉琨教授进行点评。
易国栋抛出“名校名在哪里”“名校长名在何处”两个问题,引发大家思考。强调名校不仅“名”在雄厚的师资、杰出的学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应该“名”在责任与担当、推动与引领。学校要走出孤芳自赏,加强校际交流,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名校长不仅“名”在境界与格局,更“名”在价值取向和对时政的敏锐触角,名校长要有教育情怀,胸怀日月,才能站到极目远眺的高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代蕊华教授用“全面”“多元”“发展”三个关键词作精要点评。强调衡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要坚持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理念,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使命担当,努力成为心系学生、心怀家国的教育家、大先生,努力成为更有情怀、更有思想、更有能力、更有作为的名校长。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点评。
陈玉琨教授从时间穿透力、空间辐射力,学校的实然、应然与超然,造就卓越人生的三个维度展开点评,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未来,面向未来,以课程为支撑,开展扎实高效的基础课、持续迭代的拓展课、鼓励创新的探究课、寓教于乐的活动课,给予学生智慧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造就学生卓越的人生,引领一个区域、一个时代的教育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玉琨点评。
随后,于维涛、邹联克、戴立益和陈玉琨共同为“陈章义名校长工作室”揭牌,宣布“陈章义名校长工作室”正式成立。
揭牌。
揭牌仪式上,工作室主持人陈章义表示,揭牌仪式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机遇,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名校长”,要聚焦时代诉求、区域需求、发展要求,不断加强明察时势、洞见未来的思想力,共建共享、美美与共的协同力,对接前沿、知行合一的学习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接续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抓得更实,共同为新时代贵州乃至中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室主持人陈章义发言。
活动现场,邹联克从“榴火舒丹,蕙风扶绿,高朋满座,贤者云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老校,再添新绩”“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向美而行,携手前行”三个方面发表讲话。他强调,名校长工作室应该成为贵州“名校长”的辈出之地,成为贵州优质教育发展的蝶变之地,成为贵州教育发展理念的策源之地,不断为新时代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贵州特色教育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伍祖凤、徐艳丽 图/刘波 )